9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兼)李春奎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过渡期。过渡期以来,全市上下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坚决守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脱贫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0元,增速6.4%,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0.5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
首先是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
迭代升级“渝悦·防贫”数字应用,建立涵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多部门数据比对、动态管理、闭环落实机制,实时监测预警,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同时,将未消除风险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原低收入组脱贫人口中发展能力较弱、需强化帮扶的对象,明确为“提低增收”重点对象,实施“兜底式+开发式”分层分类帮扶(即没有劳动力的家庭,由民政部门采取低保等政策实施兜底式帮扶;有劳动力的家庭,由农业农村部门实施就业、产业等开发式帮扶),常态开展解读政策、解决困难、帮助增收。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48万户13.5万人,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8项。
其次是构建“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帮扶矩阵。
持续落实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深入推动“一县一策”落实,整合力量构建17个市级帮扶集团,落实“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
过渡期以来,累计向17个山区库区倾斜市级以上衔接资金236.3亿元,占资金总量的81.3%,全面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山区库区打造了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城乡二元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8:1降至2.24:1。
再者是做好“产业就业”两篇文章,培育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依山就势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每个区县培育2—3个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14个脱贫区县已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8家,建成产业帮扶基地5.7万个。坚持向内挖潜和向外输出双向发力,统筹用好“劳务协作+岗位开发+就业补贴+就业服务”等帮扶措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83万人以上。
最后是统筹“四支力量”凝聚多方合力。
鲁渝协作升级版同心续写“山海情”,9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全力帮助脱贫区县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弱项,“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11605家民营企业对接6035个村,6800余名驻村干部严格落实吃、住、干“三在村”,形成了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您即将离开“篮球欧洲杯下注_亚博足彩app-官网网站”